ERP的概念
從20世紀80年代起,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,市場營銷觀念發展為“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和推銷什么”,“哪里有消費者的需求,哪里就有機會”。在競爭中技術因素變得越來越重要,如果企業喪失了技術優勢,就必定會喪失其競爭優勢,謀求技術優勢是現代企業生存的需要。以往那種僅僅面向“生產經營”的管理方式和單一的生產方式,已不再適應市場競爭的需求。企業為了適應市場的需求,它在不斷完善其內部生產管理的同時,都在延長自己的產品線,它們更加注重產品的研究開發、質量控制、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等環節。因此,企業的管理技術也必須緊跟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的需求,不斷地在其廣度和深度上加以完善和更新,就能不斷為企業提供競爭制勝的有利武器。為此,ERP就是在這種形勢下為了滿足企業新的需求應運而生了。
企業資源計劃ERP(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),這一概念最初是由美國著名的IT研究公司GartnerGroup在1990年提出來的,它們并就其功能標準給出了界定。ERP所具備的功能標準具體表現在:它超越了MRP-II的范圍和集成功能;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環境;支持動態的監控能力,提高業務績效;支持開放的客戶機/服務器計算環境;為用戶提供了圖形用戶界面(GUI)、關系數據庫結構、客戶機/服務器體系、面向對象技術、開放和可移植性、第四代語言(4GL)和用戶開發工具等。作為企業的管理思想,它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模式;而作為一種管理工具,它同時又是一套先進的計算機管理系統,它將管理的范圍從制造部分擴展到全企業的各個環節。為此,在不到10年的短暫時間內,它很快就被人們所認同和接受,并為許許多多的企業帶來了豐厚的收益。
在理解ERP的概念時,我們必須認識到:
MRP是ERP的核心功能
只要是“制造業”,就必然要從供應方買來原材料,經過加工或裝配,制造出產品,銷售給需求方,這也是制造業區別于金融業、商業、采掘業(石油、礦產)、服務業的主要特點。任何制造業的經營生產活動都是圍繞其產品開展的,制造業的信息系統也不例外,MRP就是從產品的結構或物料清單(對食品、醫藥、化工行業則
為“配方”)出發,實現了物料信息的集成個上小下寬的錐狀產品結構:其頂
層是出廠產品,是屬于企業市場銷售部門的業務;底層是采購的原材料或配套件,是企業物資供應部門的業務;介乎其間的是制造件,是生產部門的業務。如果要根據需求的優先順序,在統一的計劃指導下,把企業的“銷產供”信息集成起來,就離不開產品結構(或物料清單)這個基礎文件。在產品結構上,反映了各個物料之間的從屬關系和數量關系,它們之間的連線反映了工藝流程和時間周期;換句話說,通過一個產品結構就能夠說明制造業生產管理常用的“期量標準”。MRP主要用于生產“組裝”型產品的制造業,如果把工藝流程(工序、設備或裝置)同產品結構集成在一起,就可以把流程工業的特點融合進來。通俗地說,MRP是一種保證既不出現短缺,又不積壓庫存的計劃方法,它解決了制造業所關心的缺件與超儲的矛盾。所有ERP軟件,都把MRP作為其生產計劃與控制模塊,MRP是ERP系統不可缺少的核心功能。
以上關于“ERP的概念”的知識,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,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!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,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