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業成本法在產品核算中的應用
基于供應鏈實施作業成本法,并不算是跨組織成本管理中的一項約束機制,但它是進行供應鏈成本管理時不可或缺的一種核算管理手段,對目標成本和KAIZEN成本目標的制定和實現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。
作業成本管理(Activity-BasedCostManagement)是在作業成本計算的基礎上于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。在傳統的成本管理中,作業成本法是一種以成本動因為基礎在產品中分配作業成本的方法。但是從供應鏈管理的視角,企業既需要考慮產品的生產成本又需要考慮企業之間的交易成本,從而擴大了成本對象和成本構成的范圍。產品總成本可以劃分為三個成本層次:直接成本、間接成本(作業成本)和交易成本(如第一章圖1-2)。在供應鏈環境下的作業成本管理注重客戶的需求、供應鏈中的成本動因分析和作業分析,根據客戶愿意支付的價格提供相應的成本構成,在客戶滿意的情況下確保有所盈利。當然,這也就需要所有供應鏈企業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密切合作,共同分析重要的作業,進行透明可視化的成本計算,站在供應鏈整體角度上提出改進方案。
供應鏈作業成本管理的實施步驟可以簡述如下。首先,供應商和購貨商可以共同組成作業分析小組,對產品的各個作業進行描述,分析作業的必要性。然后,運用作業成本法計算各個作業的成本,這些計算對于供應鏈的合作伙伴是透明的、彼此都能看得見的。通過確定、分析戰略成本動因,企業不僅可以將總成本在不同產品中進行分配,還可以在購貨商和供應商之間分配交易成本。因此在供應鏈管理中,作業成本法使得企業的產品成本核算更為準確。最后,利用作業成本計算的依據,分析作業的增值性以及增值的程度,進一步改善增值作業。
供應鏈作業成本管理的本質是從產品或勞務、客戶的視角對作業進行分析,分析不增值作業和增值作業以及增值的程度,從而消除供應鏈上的“瓶頸”,提高整體效益。作業成本法是企業實現控制和降低供應鏈總體成本的基礎,它為目標成本管理和改善成本法的有效實施提供了精確的核算基礎,同時根據作業分析可以對產品的成本管理進行定位,使得供應鏈成員企業的成本優化工作有的放矢。
以上關于“作業成本法在產品核算中的應用”的知識,小編已經給大家詳細介紹清楚了,希望可以給大家幫助!了解更多關于物流知識,請隨時關注優騏物流。